以下內容為本人擔任近一年以來的真實心得,不會有任何吹捧與詆毀
當初會想要擔任 DAC 的課程長有幾個目的
- 我喜歡教學,尤其是把自己喜歡的事物分享給別人
- 我對資料科學 / 資料分析有很大的興趣及熱忱,我相信在社團裡可以遇到跟我一樣的人,大家可以一起成長
- 現實點來說,這應該對履歷蠻加分的,而且社團最強的就是人脈
綜合以上幾個原因,再加上一點運氣(事後跟前屆幹部有聊到招募的事情,確實有運氣成分在),最後是錄取ㄌ第五屆課程長。
平常都在幹嘛
來說一下平常在做的事情ㄅ,上下學期基本上是走同一個流程,只是內容不同而已,所以我用已經結束的上學期來舉例
課程
社團的課程主要分為以下三大類
- 技術性社課
- 職涯社課
- 各種 Workshop
其中我們要負責的是 1. 技術性社課 與 3. Workshop 的部分。
技術性社課不是我們需要親授的,社團會請在業界、學界對資料分析方法與工具有深度著墨的講者來授課,而我們要做的事情是與講師共同討論出符合社員要求以及期待的課程。
而 Workshop 的部分則是我們要親自出馬的課程,在第五屆除了原有的一些技術類 Workshop (Python 資料分析、機器學習),我們也新增了 “知識補充 Workshop”,內容大多是一些較為進階的概念,例如:Google Places API, GitHub tutorial, Code refactor, Text Mining 等等,希望提供較有基礎或是想要了解的社員更多的資源。
專案
專案是社團的一大賣點,很多社員都是衝著企業專案而來的,因此我們相當重視社員製作專案的體驗,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維持對企業的好印象。
課程長在專案中主要扮演兩個角色
- 專案開發期的技術支援
- 專案進行中的 Mentor
我們會在專案開始前與企業確認專案的內容,時刻了解社員的參與狀況,並且在專案進行中與企業保持聯繫,確保專案的進行順利。
其他事項
一些必須要做的事情,例如:招募期間的書審、面試工作、些微行政事務等等。
後記
DAC 這個地方可能不會如大家所想像ㄉ,由一群對資料分析、資料科學方法熟稔的人們組成,相反的,我們其實有很多幹部或社員是因為對其有「熱忱」所以加入,希望利用社團的資源學習資料分析工具與資料分析方法,真正對這些比較熟悉的人大概就是課程長們吧 XD。另一方面,除了建模、分析等等的方法之外,我們也特別注重如何運用分析結果做出正確獲最佳決策,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業價值(這也是社團取名為台大資料分析與決策社而非台大資料分析社的原因),所以單純對 Data Mining 或是 Modeling 有興趣的人可能要注意一下這個部分。
但正是如此,身為有一定技術的我才會覺得在社團的這一年獲益良多,因為我增強了所謂的「軟實力」,舉凡做簡報的技巧、怎麼將技術成分較高的名詞或是做法以大家都聽得懂的方式呈現、問題拆解與解決的能力等等。而我也認識了不少來自各種不同背景的朋友,藉由與他們交流讓我的視野更寬廣。除此之外,社團學長姐所擁有的人脈與資源也可以為求職的路上增添一點安全感(當然 Offer 也不會從天而降啦,自己還是要很努力)。
但說到我最有收穫的部分ㄋ,是認識了其他三位課程長:孟純、瑾叡與家緯。我們在擔任課程長期間除了是合作無間的同事,私底下也是非常好的朋友,我也在這短短的幾個月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了很多。
最後的最後,我想回答很多人問過我的問題:這趟到底值不值得?
總得來說,我認為值得,雖然這一年來要做的事情很多,爛事也不少(可能是我耐性跟脾氣都太差了),但是站在此刻回顧之前走過來的點點滴滴,你會知道原來自己真的可以 handle 住這麼多事情、這麼多人,而且真的在無形之中,各方面都成長了不少(如上所述),也與你契合的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工商時間
第六屆的幹部招募即將開始ㄌ,有興趣的人可以開始在這裏投遞履歷,如果有想要多聊聊的人可以直接用左側 sidebar 的各種聯繫方式找我!